编号 |
论文(作品)名称 |
刊物名称/年/期 |
类别 |
1 |
贵州师范学院校园文化载体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2 |
高校业余团校运行模式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
D |
3 |
贵州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2011.9 |
D |
4 |
遵义市小城镇发展的策略 |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
B |
5 |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
当代贵州2011.8 |
D |
6 |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管理探讨 |
毕节学院学报,2011.2 |
D |
7 |
对高校图书馆工具书利用率的思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
D |
8 |
基于虚拟机软件的虚拟网络实验室的实现思考 |
中小学电教,2011.7 |
D |
9 |
《庄子要删》编纂者相关问题考论 |
运城学院学报,2011.6 |
D |
10 |
从《庄子狐白》的作伪看晚明科举用书刻印的流弊 |
晋中学院学报,2011.1 |
D |
11 |
张祜迁居丹阳、许浑交往情况及卒年考辨 |
时代文学,2011.6 |
D |
12 |
郑珍韩愈诗研究的诗学旨归 |
前沿,2011.8 |
D |
13 |
张祜声诗的创作与流传 |
南昌教学院学报,2011.1 |
D |
14 |
张祜作品流传及创作情况考论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1 |
D |
15 |
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 |
D |
16 |
仰望神性之美:柏拉图审美理论的基本精神 |
吉首大学学报,2011.10 |
C |
17 |
“诗的法规”对教育法规本性研究的启示 |
新课程导学,2011.9 |
D |
18 |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以和谐心灵为基础的学习心理理论 |
新课程导学,2011.9 |
D |
19 |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论 |
吉首大学学报,2011.6 |
C |
20 |
原史文献的形式与意义 |
晋中学院学报,2011.1 |
D |
21 |
论慈利楚简的性质 |
凯里学院学报,2011.2 |
D |
22 |
连珠体的起源及其文体意义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2 |
D |
23 |
从《汉书-艺文志》看陆贾的著述 |
毕节学院学报,2011.3 |
D |
24 |
论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的演变及其文体意义 |
学术界,2011.3 |
C |
25 |
论箴体的生成及其文体意义 |
湖北大学学报,2011.6 |
C |
26 |
试析在基础教育中实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意义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D |
27 |
贵州基础教育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构想 |
新课程学习,2011.2 |
D |
28 |
试论陶渊明《咏荆轲》诗的创作主旨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9 |
D |
29 |
试论章学诚诗教观的思维模式及其内涵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 |
D |
30 |
重新审视汉人《春秋》外传说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6 |
D |
31 |
藏本《洞灵真经》音释考 |
铜仁学院学报,2011.8 |
D |
32 |
史崧《黄帝素问灵枢集注》音释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
D |
33 |
藏本《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释文考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1.11 |
D |
34 |
北京三杰及其作品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
35 |
侍臣与文人的背离 |
贵州师范学院2011.12 |
D |
36 |
庾氏父子诗歌异同论 |
长城2011.12 |
C |
37 |
《三国志》与《左传》连动式历时比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
38 |
浅谈《论语》语言的美学价值 |
作家杂志2011.1 |
C |
39 |
《三国志》连动式的语境制约 |
中国学术研究2011.9 |
D |
40 |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 |
现代语文,2010.11 |
D |
41 |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42 |
美育的作用 |
新课程导学2011.9 |
D |
43 |
论当代散文创作的“大实小虚” |
山花2011.3 |
C |
44 |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质量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
D |
45 |
片断写作训练管见 |
安顺学院学报2011.3 |
D |
46 |
高师写作教学与审美教育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
D |
47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院校写作教学改革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 |
D |
48 |
试论高师院校写作课教学策略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
D |
49 |
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探讨 |
教育科研2001.9 |
D |
50 |
罗兰·巴特零度写作思想浅析 |
电影评介2011.9 |
D |
51 |
女娲神话的产生及其成因(文学院2010年课题) |
安顺学院学报2011.12 |
D |
52 |
西周早期诗教与春秋赋诗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53 |
《儒林外史》的民主思想火花(2010年文学院课题) |
青年文学家2011.5 |
D |
54 |
《儒林外史》市井四奇人的思想意义 |
名作欣赏2011.7 |
C |
55 |
略论版本学、目录学知识在研阅古文献中的运用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
D |
56 |
希尔达·杜利特尔对男性神话的改写—解读H.D诗歌中的“海伦”形象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 |
D |
57 |
《毛泽东选集》英译本的译文特色 |
赤峰学院学报,2011.1 |
D |
58 |
西德尼·谢尔顿小说的特色 |
大家,2011,03 |
C |
59 |
网络信息环境下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研究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
D |
60 |
探析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
61 |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2011.7 |
D |
62 |
探析英语广告的文体特点与翻译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 |
D |
63 |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研究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 |
D |
64 |
红楼梦中歇后语的语用功能解读 |
西部大开发2011.3 |
D |
65 |
On Jane Austen’sMansfield Park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
D |
66 |
英汉被动句对比在《简·爱》译本中的策略体现 |
长江大学学报,2011.6 |
D |
67 |
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看前景化理论的应用 |
毕节学院学报2011.7 |
D |
68 |
从优选论看英译的制约条件 |
贵州大学学报2011.4 |
D |
69 |
顺应论关照下的政治语篇中直接性FTAs语用策略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
D |
70 |
浅析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7 |
D |
71 |
如何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 |
D |
72 |
地点介词“à”et “chez”的区别 |
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2011.11 |
D |
73 |
英语写作学习策略量表设计与分析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12 |
D |
74 |
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12 |
D |
75 |
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听力能力培养—以贵州师范学院听力教学为例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
D |
76 |
信息化翻译教学初探 |
读与写2011.6 |
D |
77 |
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思考 |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1 |
D |
78 |
两岸文化大交流对台湾同胞认同的影响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
D |
79 |
“兴奋”与“教育” |
内蒙古教育2011.7 |
D |
80 |
论高师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档案的内容及其实施原则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
D |
81 |
依法治校进程中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路径——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视角 |
学理论2011.11 |
D |
82 |
浅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消解 |
教学与管理2011.4 |
C |
83 |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84 |
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D |
85 |
中小学教师自我和谐现状与对策分析 |
学理论2011.6 |
D |
86 |
论自主型班级管理在实践中的精神实质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
D |
87 |
西部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以贵州省为例 |
安顺学院学报2011.4 |
D |
88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的视角 |
长江大学学报2011.8 |
D |
89 |
论人本主义思想对贵州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启示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D |
90 |
家庭环境对学前独生子女人格塑造的策略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
D |
91 |
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关系探究——以N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例 |
中小学学校管理2011.5 |
C |
92 |
社会转型期我国师德师风内涵的再界定 |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C |
93 |
2011.2 |
94 |
功利主义教育的“无能”与教育中审美意蕴的开掘——论学习动力的理想生成路径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D |
95 |
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转变下高师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
D |
96 |
教学个性化:在微观处架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
教学研究2011.5 |
D |
97 |
新时期文化转型下我国教育研究的新特征 |
现代企业教育2011.6 |
D |
98 |
从敏感内敛到开放自由——浅析完形心理学美学与现象学美学在美育上得差别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
D |
99 |
唤醒“自我”: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教学个性 |
全球教育展望2010.2 |
补2010年 CSSCI |
100 |
101 |
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关系探究 |
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
补2010年 CSSCI |
102 |
对师生关系“沦为”热点的反思 |
当代教育科学2010.1 |
补2010年 CSSCI |
103 |
小学优秀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104 |
教师实践性只是的结构研究 |
教学与管理2011.12 |
C |
105 |
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审美陶冶模式探析 |
安顺学院学报2011.4 |
D |
106 |
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2011.5 |
D |
107 |
流动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自尊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 |
中国特殊教育2011.8期 |
B |
108 |
大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心理剖析及大众传媒导引 |
中国报业2011.9 |
C |
109 |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特质研究中的问题与抉择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
D |
110 |
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差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
D |
111 |
贵阳市小学教师校本专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
112 |
贵州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
D |
113 |
《唐五代宋初灵州佛教发展考略》 |
《陇东学院学报》2011.3 |
D |
114 |
网络工具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1期 |
C |
115 |
116 |
《一百年后看李端棻的〈请推广学校折〉》 |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期 |
D |
117 |
《中国文军西征——浙大西迁》 |
《兰台世界》2011.9 |
C |
118 |
《现代化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
D |
119 |
《论玻利瓦尔拉美联合反殖斗争的思想与实践》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
D |
120 |
《犹太教与犹太人沉重历史的关系溯源》 |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3 |
D |
121 |
《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的建构之路》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D |
122 |
《以求真精神对待历史-〈历史三调—作为事件、评析经历和神化的义和团〉》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6 |
D |
123 |
《中央集权与商鞅死因》 |
《兰台世界》2011.9 |
C |
124 |
《秦始皇追求长生与不立储君解密》 |
《人民论坛》2011.6 |
C |
125 |
《侠之大者——解读金庸“雪山飞狐”之结尾》 |
《名作欣赏》2011.9 |
C |
126 |
《中亚古国大宛》 |
《青年文学界》2011.16期 |
D |
127 |
《对贵州教育学院创建和改制的思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
D |
128 |
《两汉时期的康居》 |
《工会博览》2011.8 |
D |
129 |
《贵阳华氏家族与贵州近代教育》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
130 |
《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和意义》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1.5 |
D |
131 |
浅谈大学生初期就业风险及其控制 |
《管理观察》2011.8 |
D |
132 |
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中国经贸导刊》2011. 18期 |
C |
133 |
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的缺陷及完善 |
《中国经贸导刊》2011.16期 |
C |
134 |
企业管理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
《中国经贸》2011.8 |
D |
135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 |
《企业技术开发》2011.5 |
D |
136 |
农民工就业应成为政策关注重点 |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8 |
D |
137 |
贵州师范学院女学生就业促进研究 |
《东方青年》2011.11 |
D |
138 |
浅谈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现状及对策 |
《学园》2011.10 |
D |
139 |
后金融危机时期贵州经济发展思路的应有之变 |
知识经济,2011.4 |
D |
140 |
从“五族共和”学说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贵州民族研究》2011.5 |
C |
141 |
奢香历史功绩与彝族文化的共融发展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 |
D |
142 |
略论明代水西安氏土司的历史功绩 |
贵州民族研究,2011.6 |
C |
143 |
贵州师范学院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
《西南农业大学》2011.8期 |
D |
144 |
浅析政治课教师如何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145 |
社会服务机构信息需求外部影响分析 |
《科技创新导报》2011.4 |
D |
146 |
组织文化变革研究——以国际小母牛中国分部为例 |
《现代营销》2011.4 |
D |
147 |
优等生抗逆力研究及构建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期 |
C |
148 |
简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期 |
D |
149 |
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推进贵州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 |
《魅力中国》2011.3 |
D |
150 |
洛克和卢梭国家观比评 |
《法国研究》2011.4期 |
D |
151 |
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贸易的研究 |
《中国商贸》2011.4 |
C |
152 |
超多元层次分析结构指标层简约方法的运用 |
《现代商业》2011.5 |
D |
153 |
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
《时代经贸》2011.5 |
D |
154 |
试论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协作的智慧 |
《今日财富》2011.10 |
D |
155 |
师范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156 |
从西方哲学的几次转向看哲学的功能与价值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
D |
157 |
叠合点问题的良定性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期 |
D |
158 |
Stackelberg博弈均衡点的存在性及通有存在性 |
运筹与管理,2011.4期 |
C |
159 |
基于MPI的模拟退火法的实现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
D |
160 |
基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措施研究 |
赤峰学院学报 2011.9期 |
D |
161 |
具收获与脉冲的时滞捕食模型研究 |
生物数学学报 2010.3期 |
C |
162 |
三维区域上 |
数学杂志2011年3月Vol.31 No.2 |
C |
163 |
元的渐近展开及外推 |
164 |
损失规避下的指数跟踪问题及其粒子群算法求解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165 |
三维椭圆方程基于微分矩阵的差分格式及数值模拟 |
毕节学院学报2011.4 |
D |
166 |
推进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以高中数学选修课程设置为视角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
D |
167 |
理性秘密共享协议分析 |
贵州科学2011.2 |
D |
168 |
企业信息系统快速开发平台的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
D |
169 |
多参数线性剩余码——任意多个秘钥的密码之一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170 |
关于Bp群的一个充分条件 |
数学物理学报2011,(6) |
C |
171 |
Introduction of a new 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device and application on tomato seeds |
Agricultural Sciences |
B |
172 |
173 |
一种新型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及其对茄子种子的应用效果(英文) |
贵州农业科学,Vol39,第3期 |
C |
174 |
外场下四氟乙烯的激发特性研究 |
河南大学学报 |
C |
175 |
分析两道设计型赛题 |
数理天地 |
D |
176 |
第27届中学物理竞赛复赛STS试题分类解析 |
物理教学 |
C |
177 |
微风电风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实用新型 |
178 |
互联网中存在的群落结构及其对物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 |
信息与电脑第230期 |
D |
179 |
Community extraction for school friendship networks |
MOSCU PHYS B+ 82(4)324-332 |
A |
180 |
关于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STS教育 |
新课程,2011.7期 |
D |
181 |
《 On the Deformed Squeezed States on Noncommutative Plane》 |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2011. 9(5) .1261-1266 |
A |
182 |
《贵州省农村实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探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183 |
微波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期 |
D |
184 |
略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发展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D |
185 |
运用动能定理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
D |
186 |
科里奥利力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影响及应用 |
中学物理2011.9 |
C |
187 |
关于控制电路的设计研究 |
中学物理2011.8 |
C |
188 |
变压器的损耗及效率的研究 |
煤炭技术2011.9期 |
C |
189 |
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 |
中学物理2011.6 |
C |
190 |
贵州省农村中学物理实验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设计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6 |
D |
191 |
关于科里奥力的教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5 |
D |
192 |
Metal-Cage Coupling Induced Localization of Inelastic Electron Tunneling Through a Single Metallofullerene |
Moscu Phys. B+/2011.8 |
SCI扩展版 |
193 |
First principle study of the quantum effect in diamondoids |
Moscu Phys. B+/2011.10 |
SCI扩展版 |
194 |
望远镜和显微镜探究性教学思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
D |
195 |
多媒体在贵州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
科教文汇,2011.8 |
D |
196 |
“三倍体无籽西瓜”教学难点分析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
D |
197 |
2-氰基-3-取代胺基-3-[2-(4-氟苯基)-乙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有机化学,2011.6 |
SCI收录 |
198 |
青阳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12期,23-26 |
D |
199 |
一维链状席夫碱镉(II)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光谱实验室2011,28(5):2718-2722 |
C |
200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香血藤中五内酯E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 |
C |
201 |
百尾参研究进展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 |
D |
202 |
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
中国实验方剂学,2011,17(20): |
B |
203 |
SPME/GC/MS分析冷水花挥发性成分 |
光谱实验室,2011,28(6) |
B |
204 |
四倍体刺槐胚珠败育及其机制 |
林业科学,2011.5 |
B |
205 |
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
贵州师范学院学院2011.10 |
D |
206 |
茶子成熟胚子叶柄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 |
贵州农业科学2011.11 |
C |
207 |
石灰性土植物磷胁迫的适应性调控机制研究 |
中国农业通报 |
B |
208 |
分子印迹苄嘧磺隆电流传感器的研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
D |
209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
水土保持通报2011.1 |
B |
210 |
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变迁实证分析-—红枫湖的个案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期 |
D |
211 |
基于核心力量导向差异的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比较与剖析—以贵州天龙屯堡、郎德苗寨和西江苗寨为例 |
中国农学通报,2011.23期 |
B |
212 |
乡村旅游地产品差异化经营不足的深层原因透析——基于产权经济理论与农民行动理论的双重视角 |
生态经济,2011.9期 |
C |
213 |
农村经济精英与乡村旅游发展初探 |
毕节学院学报,2011.9期 |
D |
214 |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主体选择及利益制衡机制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期 |
D |
215 |
我国红色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诌议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期 |
D |
216 |
乡村旅游地家庭旅馆同质化经营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 |
经济问题探索,2011.7期 |
B |
217 |
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2期 |
C |
218 |
民族贫困地区村寨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及启示—贵州雷山县乌东苗寨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引发的思考 |
凯里学院学报,2011.4期 |
D |
219 |
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
热带地理,2011.2期 |
B |
220 |
民族村寨居民与旅游经济增权感知空间分异 |
商业研究,2011.3期 |
C |
221 |
基于GIS的贵州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
广东农业科学,2011.3 |
C |
222 |
基于集对分析的喀斯特生态景观退化诊断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
水土保持研究,2011.4 |
C |
223 |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类及退化喀斯特景观研究 |
现代农业科技,2011.9 |
D |
224 |
基于AHP法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
D |
225 |
贵州温泉旅游地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以剑河温泉、息烽温泉及乌当温泉为例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期 |
C |
226 |
红枫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兴衰探源及其重构研究* |
《特区经济》2011.7期 |
C |
227 |
游客体验视角下的风景名胜区衰落研究——以红枫湖为例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228 |
229 |
国家风景名胜区利益相关者阶段性博弈演化分析——以红枫湖为个案 |
生态经济2011.9期 |
C |
230 |
乡村旅游的区域竞争与区域协作问题实证研究——以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圈为例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期 |
D |
231 |
贵州红色旅游开发的RMP分析及其创新开发策略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3期 |
D |
232 |
从红枫湖看风景名胜区的利益博弈 |
中国旅游报2011.6.27 |
D |
233 |
贵州百里杜鹃:传统资源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
中国旅游报2011.8.15 |
D |
234 |
百里杜鹃旅游业突围路径选择 |
中国日报2011.8.30 |
D |
235 |
喀斯特地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的变化 |
贵州农业科学,2011.9期 |
C |
236 |
贵州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期 |
D |
237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独竹漂运动的形成与演变 |
赤峰学院学报,2011.9期 |
D |
238 |
岩溶山区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生态学意义对比—以贵州四个典型地区为例 |
生态学报, 2011, 31(14): 3882-3889. |
A |
239 |
岩溶山区聚落格局演变等级效应及其与交通条件的关系—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 |
中国岩溶, 2011, 30 (3): 320–326. |
CA收录 |
240 |
基于潜力模型的小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特区经济2011.11 |
C |
241 |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困境分析 |
贵州农业科学2011.10 |
C |
242 |
《城市地理学》课外实践教学探索 |
地理教育2011.9 |
D |
243 |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 |
改革与战略2011.8 |
C |
244 |
基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区域小城镇发展战略 |
科技管理研究2011.10 |
C |
245 |
关于小城镇建设用地适度利用管理的思考 |
安徽农业科学2011.4 |
B |
246 |
贵州师范学院学建立拓展基地的可行性探索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
D |
247 |
关于等内能热力学直线过程的讨论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C |
248 |
2011.8期 |
249 |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可行性研究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6 |
D |
250 |
25届亚洲锦标赛男子篮球八强若干技术指标灰色关联分析 |
中国教育导刊,2011.9 |
D |
251 |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排球运动中的损伤部位数据对比 |
中国科学教育,2011.10 |
D |
252 |
我国女子高水平太极拳套路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
D |
253 |
贵州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参加课外锻炼时间和动机的调查研究 |
内江科技2011.7 |
D |
254 |
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体能定义及其结构的研究 |
内江科技2011.10 |
D |
255 |
贵州省民族特色体育旅游消费者调查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
D |
256 |
体育锻炼缓解灾区中学生焦虑与抑郁的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
D |
257 |
中外田径短跨类项目项群演进特征的对比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
D |
258 |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艺术教师资源共享的思考 |
校园歌声,2011.4 |
D |
259 |
贵州高原上的神秘之音 |
音乐时空,2011.5 |
D |
260 |
浅谈舞蹈的呼吸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D |
261 |
EA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探析 |
剑南大学,2011.10 |
D |
262 |
论竞赛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作用 |
大众文艺,2011.8 |
D |
263 |
高师萨克斯管集体课教学初探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264 |
《从黔北乡土民居解读黔北民俗文化脉络》 |
民族艺术研究2010.6 |
CSSCI收录 |
265 |
《论民居装饰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继承与发展——以黔北民居为例》 |
艺术·生活2011 .4期 |
D |
266 |
《从乡土文化背景探析黔北民居装饰艺术的特质性》 |
美术教育研究2011.7 |
D |
267 |
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
商场现代化2011.6 |
D |
268 |
学生工作给力幸福快乐得力——辅导员工作心得 |
学苑教育2011.6 |
D |
269 |
论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德育渗透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
D |
270 |
化学新课程教科书与大纲教材实验需求对比研究 |
新课程,2011.6 |
D |
271 |
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研究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
D |
272 |
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角色定位 |
学园,2011.5 |
D |
273 |
牢记使命,践行宗旨,为实现贵州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奋斗! |
贵州教育2011.13期 |
D |
274 |
校本教研研什么 |
贵州教育2011.9期 |
D |
275 |
六一儿童节,我们共同为孩子祝福! |
贵州教育2011.12期 |
D |
276 |
让梦想照进现实——回顾历史上的贵州梦 |
《当代贵州》,2011.2 |
D |
277 |
278 |
从工业化现状看“工业强省”的必要性 |
《贵州日报》,2011.6 |
D |
279 |
青少年危险行为特点研究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
C |
280 |
利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 |
《大家》2011.5 |
C |
281 |
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特点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
D |
282 |
略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拓展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
C |
283 |
大学生德行教育的内容、实现途径与方法探究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
284 |
《弟子规》在大学生德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
《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10 |
D |
285 |
《弟子规》与大学生德行教育 |
《当代旅游》2010.5 |
D |
286 |
贵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证研究 |
《科教创新》,2011.9 |
D |
287 |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8 |
D |
288 |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
《教育学文摘》2011.11 |
D |
289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
《教育学文摘》2011.4 |
D |
290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拓展方法 |
《教育界》2011.24期 |
D |
291 |
贵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
《教育学文摘》2011.11期 |
D |
292 |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 |
《科技创新》2011.10期 |
D |
293 |
贵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
《大观周刊》2011.31期 |
D |
294 |
受众理论视角下的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 |
《大观周刊》2011.34期 |
D |
295 |
论王阳明“意之动”的主体意蕴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
D |
296 |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研究 |
《科教文汇》2011.12期 |
D |
297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研究 |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期 |
D |
298 |
贵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初探 |
《教育学文摘》2012.1期上 |
D |
299 |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
D |
300 |
贵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公共性教学资源建设与研究 |
经济生活文摘2011.12 |
D |
301 |
试论晚清政府在应对天津教案中对乡绅阶层的利用 |
《北京电力专科学校学报》2011.9期 |
D |
302 |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5 |
D |
303 |
成人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提高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8 |
D |
304 |
语用前提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期 |
D |
305 |
英汉语文化影响下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谚语的概念隐喻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期 |
D |
306 |
论从语用学角度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8 |
D |
307 |
从语音隐喻角度试析汉语中的谐音双关歇后语 |
凯里学院学报,2011.1期 |
D |
308 |
试析汉文化民俗中的语音隐喻现象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1 |
D |
309 |
浅谈“语音隐喻”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
陇东学院学报,2011.2期 |
D |
310 |
从关联理论看话语误解 |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5期 |
D |
311 |
“功能对等”在文学翻译中的凸显 |
时代教育,2011.6 |
D |
312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基于语言相对论的探索 |
青年文学家,201118期 |
D |
313 |
解析小说《第九个寡妇》中的“打倒恶霸地主”情节 |
华章,201112期 |
D |
314 |
贵州省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