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苏宁•少数民族教师培训贵州班”将在贵州师范学院开班学习。培训项目旨在教育与公益联手,为切实提高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民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作贡献。本次培训将为来自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从事少数民族小学教育的200名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15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付锋、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郭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公益项目处处长史金龙、贵州省教育厅民教处副处长詹中志、贵州苏宁分公司总经理袁静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赵德肃主持会议。来自北京、四川及贵州省内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及小学教师培训领域专家与全体参训学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感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会和贵州省教育厅对贵州师范学院的信任,将这个项目交给学校承办。同时对苏宁在促进贵州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的慷慨解囊表示由衷的敬意。”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郭文为开班典礼致欢迎辞并介绍项目相关情况。贵州师范学院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香港郭氏基金会、香港幸福医药黎用冠慈善基金会、贵州省信合公益基金会等合作开展过多项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少数民族教师培训——贵州班”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继续教育学院总体负责。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专家深入中小学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培训的课程方案,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转化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教学观摩相结合,既重视拓展参训教师的视野,又重视提升参训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开班仪式上,“非常感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苏宁企业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我省学前教育和民族教育的支持。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对老师们有一个要求,希望大家多沟通、多学习,向专家们多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成长。”贵州省教育厅民教处副处长詹中志代表教育厅祝贺项目的顺利举办并提出要求。
来自安顺市西秀区鸡场民族小学的陈应霞老师用朴实的话语向促成项目实施的各方表达了感激之情,并承诺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与同行真诚交流,共同收获,展示出贵州少数民族教师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形象。
“教育事业是一个‘树人’的事业,更是一个‘缔造未来’的事业。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这是宋庆龄先生毕生都在努力和奋斗的事业。”“‘少数民族教师培训’项目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开展的经典品牌项目中的一个明星品牌。创立于2008年,是基金会“西部园丁计划”公益品牌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项目已在内蒙古、广西、新疆、云南、西藏、浙江和甘肃成功举办过七期,共计培训1400余名少数民族教师。2008年,项目荣获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史金龙处长,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给予宝贵支持和大力协助的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机构情况,强调了教育事业是一个“树人”的事业,更是一个“铸就未来”的事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支持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次培训项目的顺利举行还得益于苏宁集团秉承“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的价值观和“做负责的企业公民”的价值理念,积极开展公益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了解到基金会正在开展提升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民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西部园丁计划”公益项目后,苏宁积极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达成公益捐赠意向,投入100万元用于开展“苏宁·少数民族教师”贵州省公益培训项目,助力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文 全奕 审核/孙秀华

会议现场

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郭文为开班典礼致欢迎辞

贵州省教育厅民教处副处长詹中志代表教育厅祝贺项目的顺利举办并提出要求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史金龙处长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支持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自北京、四川及贵州省内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及小学教师培训领域专家出席会议

从事少数民族小学教育的200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合影留念